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提出“依托产业办专业,立足专业服务产业”的产教融合思路,实施以协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促进就业等“八协同”为目标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学校与包括华为、百度、美团、力方、奇安信等头部企业在内的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协同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关成果获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出台校企合作专项制度,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依托政行企校合作平台,立项建设四川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四川省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和数字文旅产业学院,将产业需求转化为专业能力建设指标,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近年来,成功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转化为课程及实验项目20余项,将课题研究成果凝练为优质课程资源与教学案例20余门。
学校依托院级创新开放实验室、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融入贯穿至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作为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扎根办学定位,锚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实践、活动、孵化四个功能中心,推行“课赛结合、专创融合”的“七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竞赛、活动、讲座、项目、实践、孵化等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形成贯通“通识教育-能力提升-实践训练-项目孵化”全链条的生态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SOVO累计产出1600余项创新创业类项目,其中500余项组建为项目团队,280余项经孵化转化为实体企业,近年来入驻实体企业年均产值超千万元。学校先后获“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2022年度四川省优秀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国家级众创空间
2022年度优秀众创空间
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且党政一把手任主要负责人,压紧压实校、院、系三级负责人、专业教师、素质教师五级联动全力以赴促就业责任,打造“三全育人、专素融合”千方百计促就业工作体系,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深入挖掘就业岗位、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加大精准帮扶困难群体、从严从实就业数据统计等推进一线就业工作走深走实做细,保障了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校打造“三全育人、专素融合”千方百计促就业工作体系,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历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布较广,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金融、汽车、家电、政府等;进入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人数逐年增多,东软集团、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抖音、小米、京东、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设银行、比亚迪、毕马威、埃森哲、金山、腾讯、百度、中国国航、中国联通、中兴、美团、绿盟、中创新航、SAP、亚信、丹马士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有东软学子的身影。